3月20日傍晚,楊先生坐在妻子病床邊,為正在做血透的她輕揉著腳掌。聽到妻子輕呼“口渴了”,楊先生立即起身從包中拿出水,用瓶蓋盛了些許喂給她,眼里滿是疼惜。一個月前,一場連續64個小時的醫院聯動救援,為他的妻子重新打開了生命通道。而今,他們相依相伴的時光,溫暖了這料峭的春寒月。
——精干團隊連夜支援,跑贏生命接力賽
楊先生如今仍清晰地記得,妻子心臟病發時那個大年初十的早上。上午10時,妻子突然干嘔不停,渾身冒汗,匆忙送到柳城縣人民醫院,不到一個小時,病情急轉直下,該院火速組織搶救,診斷為因心臟瓣膜病變至頑固性嚴重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在第一時間的全力搶救下,患者病情仍無緩解。
當晚9時,我院派駐柳城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主治醫師劉凱,在我院重癥團隊微信群中發出緊急求助:“經氣管插管、抗休克治療還是不能維持血壓及血氧,依然全身濕冷、口唇紫紺、皮膚花斑,胸片顯示‘大白肺’?!背霈F“大白肺”,意味著肺部幾乎喪失呼吸功能,情況已非常危急。我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曉源一接到求助,立刻在重癥團隊內開展了病情討論。大家認為,應盡快攜帶“神器”趕赴柳城,為患者實施ECMO(體外膜肺氧合)救治。

時間的分秒流失,都可能吞噬這條32歲的生命。接到重癥團隊匯報后,我院李寧寧院長當即作出指示:積極穩妥,全力救治,醫務科立即協調安排出診車輛。當晚,一支由我院重癥醫學科、心胸外科和急診科精干力量組成的ECMO救治小組,連夜奔向柳城縣人民醫院。
——院外成功實施ECMO,克服轉運重重難關
ECMO是一件頂尖的體外心肺功能支持醫學設備,2017年我院用ECMO成功搶救一例暴發性心肌炎患兒,為這一技術積累了實戰經驗。但在院外實施ECMO救治,由于環境資源限制,救治小組承擔著極大風險和壓力。憑借著過硬的重癥搶救技術和嫻熟的設備操作技術,兩院搶救團隊通力配合,終于在2月26日凌晨3時,成功啟用ECMO,為患者換上了體外“人工心肺”。
考慮到初期患者病情不穩,即便已是疲勞不堪,醫護人員仍然堅持守在病床邊觀察。26日上午8時,患者的氧合、內環境暫時穩定,為了創造更佳的救治條件,我院救治小組再次向醫務科匯報請求協調轉院并獲準。然而,又一個難題接踵而來。

“已經用上ECMO的患者,再轉院會有很大的難度?!蓖鯐栽幢硎?,除了救護車設備受限、轉運耗時意外,最大的難點是整個轉運過程患者必須水平移動,不能出現一點彎曲,否則可能導致空吸入或溶血的副作用,威脅患者生命。為了避免這一點,在1個半小時的轉運期間,所有的醫護人員全神貫注,合力搬運,緊盯著負責的區域不敢有絲毫松懈。雖然是初春濕冷的天氣,但大家的額上還是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系著一條生命。上午10時30分,楊先生的妻子被順利送抵我院重癥醫學科。
——藝高再創生機,精準麻醉全程護航

由于情況緊急,我院醫務科迅速組織多學科全院專家大會診?;颊咴卸獍晔中g史,此次明確診斷為機械瓣功能障礙,血流從左心房流到左心室受阻,引起急性左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進行手術已刻不容緩!“當時只有選擇手術,才有生命的一線希望。”在聽到醫生詳細的病情解釋和手術方案后,楊先生選擇了信任,將妻子的生命托付給了眼前全力以赴的醫護人員。
2月26日晚上8時30分,我院重癥醫學科、心胸外科、麻醉科、輸血科、手術室、監護室手術人員全部就位,一次非常情況下“二尖瓣再次置換術”手術正式開始。

手術面臨的第一關、也是最關鍵的難關:如何在極低血壓的情況下,確保體外循環灌注所需的壓力?!耙驗榛颊咝g前已經用上ECMO機器,麻醉科、重癥醫學科醫生必須配合默契,將患者已處于嚴重受損的心肺功能調動起來,保證ECMO能夠順利停機并切換到體外循環模式,再在手術后切回ECMO模式,確保患者的心、肺、腦、肝、腎等重要器官供血正常?!蔽以郝樽砜浦魅卧鸾榻B,手術過程中麻醉團隊實施“精準麻醉”,配合手術進程,根據患者年齡、器官功能、疾病發展等情況,隨時準確判斷和調整血管活性藥物種類和劑量,做到了小至微克,絲毫不差。
手術面臨的第二道難關則在“心尖”之上:由于患者首次心臟手術時心包膜沒有得到縫合,心臟和周圍組織(胸骨、肺等組織)已經嚴重粘連?!耙谶@種情況下取出失效的二尖瓣,就像在夾縫中求生,一旦分離不好,就會導致心臟破裂,增加手術時間和難度。”主刀醫生我院心胸外科主任韋成信這樣描述這一手術的難度。

最終,在我院多學科救治團隊的精湛醫術和默契配合下,手術歷時5個小時順利結束。目前,楊先生的妻子心臟功能逐漸恢復,已經撤下ECMO機器,并從重癥醫學科轉入普通病房,接受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環環相扣為生命開路,責任擔當顯大醫情懷
一位患者的救治過程,是對一家醫院整體醫療救治水平的綜合考量。近年來,我院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和多學科協作診療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用強大的綜合實力保障了桂中地區人民健康。這例院外使用ECMO轉運救治的成功,是得益于醫聯體派出專家現場的準確判斷;是得益于醫聯體上級醫院高超的醫療技術;是得益于醫護人員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愛心;是醫院不斷攀高峰與北京阜外心臟病醫院技術合作的成果;是十八大以來公立醫院改革成就的的具體體現。
柳州市人民醫院始終堅持公益,充分發揮大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在無數次的重大突發事件中,始終沖在醫療救援第一線。2017年,我院成功救治3名H7N9感染重癥患者,實現零死亡、零感染,獲得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表揚;迅速妥善處置172名疑似食物中毒學生,治愈率達100%;胸痛中心工作獲“中國胸痛中心年度質控銀獎”,綜合卒中中心獲中國卒中中心聯盟認證為“綜合卒中中心”,實現高標準質量管理。
以此同時,醫院蹄疾步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規范醫院管理,提升醫療質量,通過托管、協作、共建等形式建設醫聯體,積極開展對口支援,以專科精準幫扶模式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17年,我院分別向柳城縣人民醫院、鹿寨縣人民醫院等對口支援醫院、醫聯體醫院派駐中級職稱以上醫務人員51名,派駐醫生在受援醫院共診療27119次,舉辦講座4968次,業務培訓2135次,開展教學查房1234次,使二級醫院對重大疾病認識和早期診斷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榮獲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的“醫療扶貧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