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市民霍先生夫婦帶著剛出院一周的早產寶寶,回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復診,醫護人員為這名“珍貴”的早產寶寶做了詳細體檢,并對家長進行了喂養技巧、生活護理、預防接種以及隨訪的指導。得知目前寶寶生長發育狀況良好,夫婦倆十分高興,連聲向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道謝,感謝他們三個多月來為救治這名“珍貴”早產寶寶付出的努力。

時間回到今年9月2日,霍先生的妻子孕27周,因為“重度子癇”無法繼續保胎,在我院產科剖宮產生下了體重僅680克(不足1斤4兩)的超未成熟早產兒,由于霍先生的妻子患有不孕癥多年,這個寶寶是艱難通過試管技術懷上的“珍貴兒”,所以夫婦倆要求全力搶救!出生體重僅有680克的超未成熟早產兒,各個器官系統發育均非常虛弱,即便是對于已有豐富早產兒救治經驗的新生兒科醫生來說,依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新生兒科的楊彤主任和陳健平主任醫師迅速帶領團隊展開搶救工作。很快,寶寶就借助機械通氣維持呼吸了,并且用上了促進肺發育成熟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經過努力,寶寶的生命體征暫時平穩下來。

不過680克的“袖珍”寶寶要想達到2000克的出院基本標準,仍頗費周折,還需要“過五關斬六將”!“袖珍”寶寶共用了47天的機械通氣支持,期間經歷嚴重的肺部感染、反復低氧血癥,救治團隊想盡辦法,動用了先進的高頻振蕩呼吸機,靜脈輸液的液體量精確到0.1毫升,盡可能保證寶寶血氣、電解質維持在正常范圍,避免發生致死性的肺出血。之后寶寶還遇到了黃疸、酸中毒、感染、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貧血、喂養困難、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等棘手問題,在主管醫師趙應月、韋丹麗以及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細心治療和照顧下,這些問題逐一得到解決。醫護人員在暖箱內為寶寶制作了迷你柔軟的“鳥巢”,盡量模擬媽媽子宮內的環境,為了建立維持生命的靜脈通路,黃宇霞護士長以精湛的技藝成功進行了中心靜脈置管。在大家的呵護下,“袖珍”寶寶慢慢長大了,從不能吸吮到0.5毫升的微量喂養,再到自己能夠一餐吃完40毫升奶,其中的困難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12月9日,經過99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680克的“袖珍”寶寶體重長到了2190克,已經完全能夠適應外界環境了,達到了出院標準,寶寶的父母也終于將期盼已久的孩子抱在自己懷中!680克超未成熟早產兒的成功救治,體現了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的精湛醫療技術水平,也為今后救治更多的“袖珍”早產兒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