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禍傷患者因粉碎性骨折導致半邊臉塌陷畸形,醫師利用3D打印技術,將快速原型制造技術和鏡像技術相結合,制造出患者另一側的鏡像實體模型,完成個體化鈦網制作,應用于頜面部骨折修復術中,不僅成功為患者修復了顏面,而且還讓患者恢復了口腔功能,讓患者減少了創傷、降低了費用。
51歲的潘女士遭遇車禍外傷,CT顯示其左顴骨、顴弓、眶周、上頜骨粉碎性骨折,各骨折段錯位、移位十分明顯。一周前的她,左臉明顯塌陷畸形,左眼眼眶被迫外移,嘴巴也只能張開一個手指的寬度,急需手術修復。
若在以往,口腔科醫師將采用常規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一來粉碎性骨折片無法固定,需要移除;二來得植入費用高昂的鈦板,十幾塊鈦板的費用將高達十余萬元;而且整個修復手術全憑醫師的臨床經驗去摸索修復,耗時長,且術后難以恢復眶周外形及顴骨顴弓的突度弧度。

而此次,柳州市人民醫院口腔科的專家們為潘女士制定了周全詳盡的手術方案,胸有成竹地為潘女士進行大膽而有意義的創新。他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潘女士計算出健全的右側頜面部各種斷層圖像數據,然后進行精確的鏡像設計,利用當前新興的3D打印技術,制造出復雜顴面部粉碎性骨折的鏡像實體模型,術前在此模型上純手工完成個體化鈦網制作。磨刀不誤砍柴工,術前口腔科團隊的辛苦,為的是減輕患者的術中痛苦,讓手術實現簡單化和精確化,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潘女士的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一是個性化的精確的數據還原,保證塑形的完整性;二是塑形出來的鈦網,可以將粉碎性骨折片實現保留并復位固定;三是術中創傷小、耗時短,循著原來車禍傷的傷口置入鈦網,1個小時左右便完成了修復程序。更重要的是,隨著車禍外傷患者的增多,特別是年輕的頜面部骨折患者外形修復的需要,這種術前3D打印模型、制作塑形,術中耗時少、費用小又能精確修復的手術方式,將更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惠及更多患者。

現在的潘女士,因為有了鈦網的支撐,左側塌陷的臉部已經飽滿,左眼眶也得到修復,嘴巴的張合度也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治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