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院門診量快速增加,需做CT檢查的患者也不斷增多,原有一臺16層螺旋CT已不能滿足就診需求。為方便廣大患者,我院投入巨資引進的擁有世界影像診斷治療頂尖水平的飛利浦128層螺旋CT,近日安裝調試成功,投入使用。
這臺目前桂中地區最高端的128層螺旋CT機與普通CT相比,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清晰度高、輻射劑量低、計算機后處理功能強大、臨床應用領域廣泛等諸多優勢。在全身各部位的無創成像方面開創了多層CT應用的新紀元,尤其在心臟冠脈、頭頸、肺及四肢血管成像方面獨占鰲頭,極大地提高了疾病的檢測率,增強了病變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能力,而且三維重建功能可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加直觀診斷依據。
放射科主任劉惕生介紹說:“128層CT 1秒鐘完成一個單器官掃描,5秒鐘掃描完心臟,10秒鐘可以掃描全身。它對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全身各系統各部位疾患都有非常好的診斷效果,特別對早期肺癌、小肝癌的發現及早期冠心病的診斷具有突出的優勢。醫學上原來難以診治的一些疾病,現在都可以得到早期、準確、無創傷和安全的解決,是CT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里程碑。”
胸痛的患者,以往為了診斷出病因,通常需要做超聲波、心電圖、X線、血液生化等一系列諸多檢查,費時費力。現在有了128層CT,病人只須屏氣10秒鐘,就可一次掃描檢查引起胸痛的三大病因——主動脈、冠狀動脈和肺動脈病變,既爭取了寶貴的治療時間,又節省了醫療費用。
剛剛退休的張大爺很重視每年一次的體檢。上個星期,他按時到我院常規體檢。心電圖結果出來后,醫生建議他再做個CT掃描,仔細看看冠狀動脈情況如何。他來到放射科,進了檢查室,剛躺下調整好姿勢,醫生就說可以了,張大爺很吃驚:“這就檢查完了?”不一會兒,一顆重建的動態3D心臟圖像清晰地顯示在醫生的電腦屏幕上。醫生只是來回拖動了一下鼠標,就在冠狀動脈一條分支上發現了一處狹窄,最終診斷為冠心病。
過去,心臟的檢查一直是普通CT檢查的盲區,因為在心臟不停跳動的情況下,普通CT的速度無法捕捉到圖像,因此,冠狀動脈血管造影一直都是確診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冠脈造影是一種有創檢查,而且需要住院,一些患者因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檢查時機。如今,128層CT對于整個心臟高分辨率的掃描僅需5秒鐘,臨床醫生就可看到完整、清晰的三維立體冠狀動脈圖像,無須切開皮膚插入導管,使檢查更加快捷、舒適和安全。對于冠狀動脈內支架置術后以及冠狀動脈搭橋術后的患者,無需再住院,就可以通過128層CT檢查清晰觀察到支架放置后的情況和橋血管的情況。128層CT還可以為冠心病的篩查及早期診斷提供準確可靠的影像依據。
除此之外,128層CT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它的球管每旋轉一圈曝光可完成多達128個層面的圖像,比普通螺旋CT利用率提高數十倍,使相同掃描范圍的X線輻射量降低80%,患者受射線照射的劑量顯著減少,是當今最為安全的放射檢查項目。
飛利浦128層螺旋CT的投入使用,是我院繼去年引進羅氏全自動大型生化分析儀,在全區率先推出“血液生化檢查一小時出報告”后,購買的又一大型高端檢查設備,它的投入使用對提升醫學影像診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將為患者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文/放射科通訊員 韋璐 圖/鐘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