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渴也喝水 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為2000~2500毫升,體內物質氧化可生水300毫升,故每日應補充水分2200毫升,包括飲食中的含水量。 早晨空腹飲一杯涼開水,可補充體內一夜消耗,還有利于清胃利腸。 勞動后應先喝水再吃飯,一次最多喝300毫升,至少間歇30分鐘再喝。不能等口渴時再喝水,因為口渴是體內輕微失水的表現(xiàn)。夏天每日補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滿足人體需要。老人對口渴不敏感,應主動少量多次飲水,每天以1500~2000毫升為宜。孕婦及哺乳的婦女,身體需要水分增加,每天補充水分量應在3000~3500毫升。 口渴勿狂飲 有人貪一時痛快,口渴時大量喝水。這些水一下子積聚于胃腸,除胃部感到沉重悶脹外,還影響膈肌活動,影響正常呼吸。
大量水分進入血液,可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臟負擔突然加重,導致心肺功能異常。口渴狂飲會使體液中水與鹽失去平衡,輕則引起胃腸劇痛,重則危及生命安全。 飲水要擇期 飲水不能隨心所欲,應視身體所需,擇期飲水。最好是在早上起床前空腹喝一杯水,然后向左躺約10分鐘,這樣有利于清理胃腸道和肝臟。活動量極少者,水分容易滯留體內,因此應養(yǎng)成每次坐下前先喝少量水的習慣。一般人應在每天早起喝一杯水,早飯與午飯之間和午飯與晚飯之間各喝2杯,每天睡覺前喝一杯。 飲水需補鹽 夏日出汗后,有些人只顧飲水解渴,而忽視了補鹽。由于出汗時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時也失去較多的鹽分,體內滲透壓失去平衡,這時飲下去的水無法在細胞內儲存,又會隨汗排出體外,排汗又帶出鹽分,形成越喝越渴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者可引起肌肉無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炎熱的夏天,特別是大量出汗后,應適當喝點淡鹽水。 出汗莫食冷飲 有的人在夏季愛飲冰水,認為冷飲更解渴。
其實,冰水中的水分子大部分呈聚狀,不易滲入細胞內,而熱水中單分子較多,能迅速滲入細胞。過快冷卻會使全身毛孔閉塞,熱滯留體內,可引起高熱。或因心腦血管迅速收縮,引發(fā)供血不足。還可誘發(fā)和加重某些疾病,如引起胃腸痙攣和胃功能紊亂等。所以,出汗時不要貪圖一時痛快而進食冷飲。 這樣的水不能喝 生水易傳染疾病,不能喝。 過夜的溫開水,經過多次反復煮沸的殘留水,蒸飯剩下的蒸鍋水都不能喝。 這些開水中所含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飲用后對人體具有潛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