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現在頭好痛,麻煩你幫幫我……”
在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診室內,32歲的患者梁先生(化名)在向葉遠良副主任陳述著病情,2年前,他因右側頂枕部腦膜瘤在外院手術治療,本以為一切都好起來了,沒想到近期又出現了頭痛、嘔吐、視力下降的癥狀。
經頭顱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顱內頂枕部有一顆巨大的腦膜瘤(復發),腫瘤包繞靜脈竇及橋靜脈,涉及重要回流靜脈,情況非常不好。
“腦膜瘤是源于腦膜上皮細胞的腫瘤,是顱內生長緩慢的占位病變,腦膜瘤屬于顱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是僅次于腦膠質瘤的顱內原發腫瘤,占顱內腫瘤的20%左右。”葉遠良介紹,腦膜瘤如果瘤體較小,病人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瘤體較大出現明顯的占位效應或者病人出現明顯的癥狀如頭痛、癲癇發作和相應神經功能受損的癥狀,就要考慮通過手術治療。由于腦膜瘤和靜脈竇及顱內靜脈相鄰較近,因此手術風險相對較大。如果術中損傷靜脈竇,將造成大出血,術后發生頑固腦水腫,甚至有生命危險!

手術關鍵在于術中精準定位腫瘤及重要回流靜脈,把握好腫瘤與靜脈竇界面,經過詳細術前評估及討論后,神經外科手術團隊為梁先生實施了腦膜瘤切除術,基于膜性結構特點,結合多模態神經導航及術中電生理技術,在顯微鏡下安全有效切除腫瘤,術后肢體功能及視力正常。

▲不同類型腦膜瘤起源、生長及術中切除界面
為了讓更多腦膜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神經外科副主任葉遠良博士團隊深入研究靜脈竇竇壁解剖學及組織學特點,創新性基于腦靜脈竇膜性結構理論結合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成功為多例患者實施涉顱內靜脈竇腦膜瘤切除術,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雜志(JCR:2區,影響因子:6.244)。

近年來,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通過發現臨床問題—進行基礎研究—解決臨床問題的思維指導,刻苦鉆研,在SCI收錄雜志上發表5篇高質量文章,大大提升了學科影響力。
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并發癥是我們不懈的追求;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只為給患者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為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柳州市人民醫院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