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柳州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門診,前來復診的郭老伯(化名)在醫生的指導下流利地做著各種動作,一度困擾他多時的肩膀疼痛問題終于解決了,滿意的他向醫護人員伸出拇指,彎曲了兩下——這是一句啞語,意為謝謝。
原來,郭老伯是一位聽障患者。
八個月前,郭老伯發現右側肩膀偶爾會有酸痛,因為自覺影響不大,再加上語言障礙,久而久之他也就習以為常,隔三差五通過甩臂捏肩來緩解疼痛。郭老伯的家人看到后,認為他可能患了肩周炎,也沒太在意。
近三個月,郭老伯肩膀疼痛癥狀越發明顯,甚至達到難以安穩入睡的境地,手臂上抬也越發無力,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影響。最終,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就診。

▲患者右胳膊無法上抬
在郭老伯的比劃和親屬的手語翻譯下,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韋釗嵐慢慢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初步判定為肩袖損傷。此后的磁共振檢查也驗證了她的判斷,老人的肩袖損傷已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

肩袖是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肌腱分布在肩關節前、后、上方包繞肩關節形成的袖套樣的組織。每一根肌腱都在肩關節內收、外展、前屈、后伸、上舉、環轉中起到重要作用,任何一根肌腱損傷,其所對應的功能則明顯減弱,肌腱損傷就造成了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是引起老年人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肩袖損傷和肩周炎都會引起肩部疼痛,有一定的相似性,再加上患者語言障礙,無法表達,十分容易誤診誤治。”韋釗嵐表示,大多數患者容易先入為主,認為肩痛就是肩周炎,甩甩肩,一段時間就能恢復,但這種方式往往會加重病情發展,使得小撕裂變成了大撕裂,斷裂的肌腱回縮,造成日后手術肩袖縫合的困難。

對于肩袖損傷,韋釗嵐醫生建議盡早治療。輕微的肩袖損傷,通過正規的保守治療能獲得較好療效,保守治療無效的,應盡早行手術治療。針對郭老伯的情況,運動醫學科團隊在關節鏡下對撕裂的岡上肌腱進行復位縫合固定,手術非常成功。
術后,韋釗嵐醫生通過親自示范、比劃的方式,指導郭老伯進行肩關節術后康復練習,在保證肩袖愈合的同時防治肩關節粘連。郭老伯學習的非常認真,在家也積極練習,三個月后,復查發現其肩關節功能恢復得非常好。醫生詢問夜間是否還會有肩部疼痛的情況發生,開心的郭老伯一個勁地搖手,表示自己再也沒痛過了。
“由于溝通不便,聽障人士會因‘小病拖、大病扛’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當拖到不得不去看病的時候,不少人又可能因為交流障礙導致被誤診。”韋釗嵐說,作為一名醫生,更應該去關注此類患者,幫助他們解決病痛,提高其生活質量。
柳州市人民醫院以貼心、耐心、細致的醫療服務,溫暖了聽障患者的心,患者的點贊讓醫護人員備受鼓舞。醫院將進一步營造“助殘、扶殘、愛殘”的良好氛圍,積極打造無障礙環境,滿足殘障人士的就醫需求,為健康柳州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