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用微信會診搶救重癥患者
患者轉危為安后感慨“醫生們微信聯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微信作為一種已經普及的社交工具,有人用來曬美食,有人用來發人生感悟,而柳州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卻用微信救了一名重癥胸痛患者。昨日,這名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轉入普通病房。
醫生微信“會診”
事情還得從本月19日說起。當日上午,一名姓葉的女士到融水苗族自治縣中醫院就診。葉說,感到頭暈、胸痛,該院醫生為葉做了檢查后,對葉的病情把握不準,于是打電話給柳州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楊進求助。
電話里交流畢竟不同面對面,見不到患者,也看不到檢查結果,光靠口頭描述很難說清楚,這讓楊進也很難把握患者的病情。
“你有微信沒有?加我吧!”楊進讓對方趕緊開通微信,把其加為好友,讓對方把葉女士的病情以及影像檢查資料通過微信傳輸過來。
同時,楊還建立了個群聊,將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韋成信等人一起拉進微信群,通過該群進行網上會診,大家一起綜合分析葉女士的病情,并提出治療方案。
大家一會診才發現,原來葉的頭暈、胸痛癥狀并不是簡單的疾病,而是非常危險的降主動脈穿透性潰瘍并主動脈壁間血腫,如血腫繼續增大,葉隨時可能面臨主動脈破裂大出血死亡的威脅!
急送柳州搶救
情況緊急,當日中午,韋成信立即派出胸心血管外科醫師急乘120救護車奔赴融水會診救治。去融水途中,韋還通過微信指導融水縣中醫院的醫師實施治療方案。
“降壓是預防主動脈破裂的有效手段!”“單純的止痛藥不一定能控制胸痛,要把血壓控制好!”“一定要對患者密切觀察!”一條條微信發往融水中醫院醫生的手機上,讓搶救始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當晚7時許,120救護車將患者葉女士接到了柳州市人民醫院,該院立即為其開通胸痛綠色通道,給葉做了急診增強CT檢查,檢查結果發現:葉體內明顯的降主動脈穿透性潰瘍并壁間血腫形成,且壁間血腫的范圍比較大,從胸部到腎部均有血腫,血腫壓迫了血管腔近2/3,有可能導致主動脈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后果。當晚,葉即入住重癥醫學科ICU病房接受對癥治療。
8月20日,融水縣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邱明霞和韋成信也建立了微信聯系。邱前來詢問葉女士的病情,韋主任回復說:“是降主動脈透壁性潰瘍并壁間血腫形成,血腫很大,需行腔內隔絕術治療。”
患者轉危為安
按計劃,將于22日上午為葉女士進行手術治療。不料在21日傍晚,葉的病情突然加劇。再一次復查CT發現,葉的血腫還在繼續增大,手術不得不提前進行,當晚,醫生們連夜為患者進行了腔內隔絕術,整臺手術一個半小時左右順利完成。
8月22日上午,韋成信沒有忘記給融水縣中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邱明霞發去平安短信——“昨天晚上出現了胸腔積液,急診行腔內隔絕術,手術順利?!?邱明霞回復說:“謝謝!您救了我老鄉一命!”
經過幾天的后期康復治療,25日,葉得以撤掉呼吸機、拔掉氣管插管。昨日,她從重癥醫學科ICU病房轉入胸心血管外科普通病房。在病房里,葉對記者說:“多虧了柳州市人民醫院醫師的微信聯系,是醫生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本文刊登于2014年8月28日《南國今報》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