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項目評審結果,市人民醫院院長李寧寧率領的研究團隊申報的課題“腦損傷并骨折大鼠血漿和骨折骨痂中骨再生基因表達差異的動態檢測”和該院徐又先博士負責的項目“二黃散抑制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研究”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這是廣西地市級醫院中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資質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的醫院,實現了“零”的突破。
喜訊傳來,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百感交集:這個夢想苦苦追求了10年,期間浸透著多少歡樂和痛苦,多少鮮花和汗水,多少成功和坎坷。
砥礪前行跨出豪邁一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資助我國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具有創新性或探索性的研究項目,所資助的研究項目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基礎研究各領域的當前最高研究水平。
市人民醫院作為廣西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11年,2010年之前的10年時間里,每年都以廣西醫科大的名義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總是空手而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可是市人民醫院科研人員沒有因此灰心,他們一直苦練內功,加快科研創新的腳步。2010年叩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門,成為全區地市級醫院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此次市人民醫院申報了8個項目,有2項成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李寧寧院長的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0萬元;徐又先博士負責的項目獲46萬元資助。
基礎研究的效果雖然不能直接在臨床治療中表現出來,但與人們的健康需求息息相關。李寧寧院長說,他的研究項目是發現骨質再生影響基因的因素,以期為促進骨折的愈合找到一種更佳途徑。徐又先博士介紹自己的項目說,該項目是對宮頸癌病因的研究,找出人乳頭瘤病毒逃脫人體免疫監控的原因,如果課題能達到預期結果,對宮頸癌的預防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注重人才儲備厚積薄發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期間市人民醫院要實現三大任務: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二、獲得自治區產前診斷資質;三、成為國家臨床藥學實驗基地。三大目標,第一個目標難度最大,卻最早圓夢了。
該院科教信息科科長歐陽小琳感慨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的“門檻”很高,去年申報項目時心里很糾結:報上去能立項嗎?院長李寧寧則信心十足。底氣來自于醫院多年來根植在科研人員心中的“人才強院,科教興院”戰略,來自于近年來不斷刷新紀錄的科研項目獲獎數量和檔次。
2009年至2010年,該院科研項目獲獎數量相當于此前幾年的總和:榮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二等獎5項、三等獎13項;獲柳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1項。醫院職工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1篇。今年也是科研成果大豐收的1年,到目前為止,該院就有11項科研課題通過鑒定,其中8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3項屬國內先進水平。
近年來,醫院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5項文件,堅持“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思路,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激勵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大力引進具有較高學術造詣、業務精湛的高層次學科領軍型人才,一方面為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努力營造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氛圍,使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留得住、用得上、發揮好。目前該院已擁有19名博士,使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不斷脫穎而出。在2009-2010年科技表彰會上,醫院還拿出70萬元獎勵了貢獻突出的科研人員。 (日報記者 曾繁華)